查看原文
其他

LA作品 | 多维度保护建筑营造——周口店遗址保护建筑

崔光海汪静余丹丹 风景园林杂志
2024-08-31

全文刊登于《风景园林》2021年第03期 P46-50

崔光海 汪静 余丹丹


多维度保护建筑营造——周口店遗址保护建筑


1 项目背景

周口店遗址作为中国旧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遗址年代范围约为50~70万年前,是人类化石宝库和古人类学、考古学、古生物学、地层学、年代学、环境学及岩溶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基地。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周口店遗址东端的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位于龙骨山的东北坡,是“北京人头盖骨”的出土点,遗址东南为华北大平原,西北为山地。周口店镇附近的山地多为石灰岩,在水的作用下,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天然洞穴,因出土北京猿人化石而名扬世界。


夜景建筑与环境全图

保护棚外观

建筑模拟山形修补空间关系示意

建筑整体环境


2 设计原则

2.1 最小干预的保护策略,确保遗址本体真实性

以需保护山体所需覆盖的最小面积及高度为标准进行保护棚体量设计,保证对遗址本体最低限度的干预。


影响因素

经过严格排水设计的保护棚双叶片系统外观


2.2 因形就势的设计手法,确保遗址环境完整性

巧妙结合现有地形搭建保护棚。本次设计以现存山体等高线为线索,推导出猿人洞未坍塌前的山体形态,以此为基础得到保护建筑的整体造型,使新建筑在形态上与周围山体环境融为一体。

2.3 浑然自成的屋面构造,确保空间整体协调性

保护棚采取绿植屋面形式,整体铺设屋顶绿化,力求融入遗址环境之中。保护棚采用内外双层叶片体系,考虑到排水、采光及通风等要求,叶片由3~4 m2的方形排列而成,保证相互之间部分重叠又留有空隙,顺畅地排出雨水的同时又不影响采光通风。


建筑内部细节图


2.4 跨媒介叙事的交互设计,确保文化资源延续性

以不对遗址本体造成危害为前提,为丰富遗址展示方式,运用声、光、电及VR等数字化虚拟科技手段展示遗址内不同历史时期文化层积。将虚拟性、互动性展示形式纳入遗址展示体系内,提升遗址展示空间的科技性、艺术性、趣味性、参与性,使公众真正参与到遗址信息传播过程中,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增强传播效果。


叶片整体效果与叶片细节


3 结语

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猿人洞)建筑设计,基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要求,为加强遗址本体保护,确保遗产真实性、完整性、可延续性,凸显周口店遗址整体价值,利用当代设计手法重塑遗址环境整体空间结构,把握遗址的空间范围尺度,适度干预保护建筑物空间界限,合理化材料选择,利用自然生态设计以及高科技数字手段呈现遗址生态、文化信息。本设计为研究、观测猿人洞和展示其价值信息提供良好的环境空间氛围,实现历史文化资源永续发展的遗址保护建筑设计目标。


保护棚组织示意图

遗址内部展示空间

保护棚顶部



参考文献: 

[1] 高星,张晓凌.周口店遗址第 1 地点开展抢救性清理发掘[J].人类学学报,2009,28(4):431-432.

[2] 董翠平,加强遗产保护助推文化传承:以周口店遗址为例[C]//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繁荣古都历史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坛文集.北京: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2013.

[3] 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京志:世界文化遗产卷周口店遗址志[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4] 世界文化遗产人类文明摇篮:北京周口店遗址保护的探索与实践纪实[N].中国文物报,2015-06-12(24).

[5] 吕舟.一抹新绿化山岚:审视周口店遗址第 1 地点保护建筑[J].建筑遗产,2017(2):51-54.

[6] 李俨.为“北京人”“老房子”挡风遮雨:猿人洞保护建筑工程和监测系统一瞥[J].建筑遗产,2017(2):60-62.

[7] 崔光海,徐知兰,李俨.保护棚作为遗址预防性保护手段的初步探索:周口店遗址第一地点保护设施工程[J].北京:建筑遗产,2020(2):98-105.

[8] 马智刚.周口店遗址第一地点(猿人洞)保护建筑结构设计[J].建筑遗产,2020,50(12):64-69,76.

[9] 世界遗产中心.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M].中国古遗址协会,译,北京:中国古遗址保护协会,2017.


图片来源:

文中照片由董萌、五季、高原、高俊拍摄;绘制图片均来源于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项目名称: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猿人洞)保护建筑

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地址:北京周口店

项目设计时间:2011—2015年5月

项目完成年份:2018年8月

占地面积:2 878 m2

建筑面积:3 487 m2

项目总负责:吕舟

工程负责人:崔光海

建筑专业:汪静、揭小凤、李京 、徐知兰

结构专业:马智刚、李增超、蒋炳丽 

给排水专业:郭汉英、刘玖玲、王晶

电气专业:郭红艳、张微、汪昊天

建设单位:北京龙建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袁继祥


版面预览



相关阅读:

《风景园林》2021-03刊首语 | 徐桐:探求景观的人文真实

《风景园林》2021-03目录 | 景观人类学

新刊速览 | 《风景园林》2021-03 景观人类学

《风景园林》2021-03专题导读 | 景观人类学

LA专题 | 徐桐 | 景观研究的文化转向与景观人类学

LA专题 | 河合洋尚 边清音 | 人类学如何着眼景观?——景观人类学之新课题

LA研究 | 赵晶 傅凡 陈然 | “公共性”视角下西方城市公共园林的雏形及发展研究

LA研究 | 阳烨 何俊超 朱江 白伟岚 | 雨水资源稀少的地区为什么要做海绵?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1年03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文章编辑 王亚莺

微信编辑 刘芝若

微信校对 王亚莺

审核 曹娟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风景园林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